枞阳在线消息 “上半年,咱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14元,同比增长4.5%;农村的达到11763元,增幅有6.1%呢!”这组来自枞阳县人社局的最新数据,不仅是纸面上的成绩单,更是千千万万普通家庭获得感提升的生动注脚。
收入的增长,体现在街头巷尾的闲谈里,体现在超市购物时更从容的预算中,也体现在年轻人返乡就业时坚定的步伐上。这背后,是枞阳县坚持“产业引领、就业为本、政策赋能、兜底保障”原则,打出的一套破解居民增收慢难题的“组合拳”。让我们一起解码,看看这份亮眼的“期中答卷”是如何写就的。
密码一:就业优先,筑牢增收“压舱石”
就业是最大的民生,也是居民收入最稳定的来源。枞阳县将就业服务摆在突出位置,精准施策,让“劳有所得”成为最坚实的幸福底色。
招聘“赶大集”,岗位送上门。“以前找工作要跑断腿,现在好了,招聘会开到了家门口,选择也多!”在枞阳县城一场“2+N”招聘会上,求职者王先生感慨道。今年以来,这样的场景已成常态。枞阳县常态化开展“2+N”招聘活动已达82场,如同为企业和求职者开设了一个永不落幕的“人才集市”。1011户次企业在此发布招聘信息,提供岗位超过2.2万个次,成功帮助3995人次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。线上线下的同步发力,让信息多跑路,让群众少跑腿,有效打通了就业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引才“高校行”,青春筑梦家乡。为留住本土人才、吸引外来英才,枞阳县主动“走出去”,将招贤纳士的舞台搭到了省内外高校。组织14家企业,开展4次“招才引智高校行”活动,不仅展示了县域企业求贤若渴的诚意,更让192名高校学子与枞阳企业“牵手成功”,为枞阳产业发展注入了青春的智慧与活力。
见习“铺路子”,就业平稳过渡。对于离校未就业的大学生,枞阳县则通过“就业见习”这一缓冲带,帮助他们平稳过渡,提升技能。累计开发230个就业见习岗位,已安排126名大学生上岗实践。同时,发放青年就业见习补贴112.6万元,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岗补贴75.48万元,“三支一扶”人员生活补贴179.55万元……真金白银的投入,为青年人的职业生涯扣好了“第一粒扣子”。
公益岗“托底线”,农民就地增收。在广袤乡村,474.25万元的乡村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,为难以外出务工的脱贫户、边缘户等群体提供了“及时雨”,让他们在参与乡村治理、公共服务中获得稳定收入。同时,投入105万元项目资金,培育300余名高素质农民,为枞阳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。而近4000万元的村级干部报酬,则稳定了乡村发展的“主心骨”队伍。
密码二:产业赋能,打造增收“发动机”
产业兴旺,是居民增收的根本之策。枞阳县深挖特色,做强主体,延伸链条,让产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。
新型主体“挑大梁”,激活一池春水。家庭农场、农民合作社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……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正成为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。截至目前,枞阳县家庭农场已达2670个,农民合作社676个,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4家。它们如同繁星点点,照亮了枞阳现代农业的前行之路。1889户规模种植户、131家“三品”认证企业,共同绘就了产业兴、百姓富的生动画卷。
特色产业“绽新颜”,“白茶”变“金叶”。立足资源禀赋,枞阳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。其中,枞阳白茶无疑是颗璀璨的明珠。2024年以来,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高达4373万元,用于扩大白茶种植规模近9000亩。一片片叶子,富了一方百姓。茶农们忙碌的身影,茶园里飘出的清香,都预示着又一个丰收的喜悦。此外,优质糯稻、特色水产品等也正朝着规模化、标准化、品牌化、链条化的方向稳步迈进。
盘活闲置“醒资源”,老宅生“金”。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。枞阳县在农村闲置资产改革上做文章,让“沉睡”的资源活起来。今年以来,成功盘活闲置住宅19宗,盘活面积近3000平方米。这些曾经破败的老宅,通过发展民宿、文创、农家乐等,焕发新生,直接带动当地农民增收29.7万元。一场“死资产”向“活资本”的精彩转变,正在枞阳乡村悄然发生,为增收开辟了新路径。
密码三:政策兜底,织密增收“安全网”
一个温暖的社会,不会让任何一个人在增收的路上掉队。枞阳县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,强化兜底保障能力,传递着政策的温度。
养老保障“稳人心”,夕阳无限好。养老金是许多老年人主要甚至唯一的生活来源。枞阳县共为28459名离退休及遗属人员发放养老金和抚恤金72860万元;为16.13万符合发放条件的城乡居民发放养老金3321.30万元,累计发放达22709.22万元。这笔笔按时足额到账的资金,稳稳地守护着枞阳老年人的幸福晚年。
失业帮扶“渡难关”,雨后天更晴。面对市场经济波动,枞阳县为374名失业人员精准发放失业金340.95万元,并同步为他们代缴医疗保险75.71万元。这笔“雪中送炭”的保障,帮助他们在暂时的困境中维持基本生活,重拾再就业的信心。
困难补助“暖民心”,关爱零距离。从教育到生活,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关怀无处不在。发放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186.14万元,照亮寒门学子的求学路;发放农村特困供养金3040.27万元、农村低保金6324.25万元,筑牢基本生活防线;发放高龄津贴、孤儿补助、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共计数千万元……这些细致入微的补助,如同阳光,照亮了枞阳每一个需要温暖的角落。
居民增收,一头连着经济发展,一头连着万家灯火。这是一场系统性的工程,更是一场关乎民心的接力赛。从流水线到田间地头,从招聘市场到创业园区,从政策制定到精准落地……枞阳县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、更加务实的举措,奋力破解增收难题!(蒋骁飞)
|
稿件来源: 枞阳在线
|
编辑: 蒋骁飞
|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