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色小吃、文创手作……11月13日,由合肥新站高新区管委会主办的“皖美金秋·寻味新站”2025年新站惠民生活季活动举办。在长空公园的运动场上,人们不仅能品美食、玩游戏,还能领取普惠消费券,满500元减100元、满200元减40元、满100元减20元等,涵盖百货、餐饮等多种消费场景。
近年来,这样具有烟火气息的活动,在全省各地频繁组织开展。通过大力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,强化流通创新,释放消费潜能,我省消费市场繁荣度不断提升。
2024年,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.4万亿元、总量居全国前9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由2020年的5.9%提升至2024年的46.7%,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从2020年的35.5%提升到2024年的42.7%。我省品质化、多元化、差异化消费趋势愈发显著。
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,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,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、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,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,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,促进消费和投资、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,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。
坚持把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起来。今年前三季度,滁州签约、开工、投产文旅项目138个,同比增长72.5%,投资总额228.3亿元,同比增长23.9%。第十届中国农民歌会、江淮分水岭的星空、“二十四节气里的滁州味道”、琅琊山丛林消暑季、“出彩滁州人”等一批精彩活动、消费新场景,为内需市场注入了活力。
跟着赛事去消费、跟着赛事去旅游,是当前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的“热门模式”。11月9日,“太平湖杯·2025黄山国际铁人三项赛”在黄山太平湖水域鸣枪开赛,吸引全国及世界800余名铁三运动员及爱好者齐聚黄山。
自然环境绝佳的黄山市,宛如天然的生态运动场和户外健身房,是举办骑行、越野、水上及低空运动等户外运动的绝佳之地。利用资源禀赋,以“赛事+文旅”激活全域旅游新动能,今年以来,黄山市举办规模体育赛事活动超130场,吸引海内外26.87万人次来黄山参赛观赛、旅游观光和洽谈贸易,赛事共带动消费超19.34亿元。
消费作为连接生产与生活的关键纽带,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,更是人民生活品质的直接映射。
省商务厅有关负责同志表示,面向“十五五”,我省将聚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,大力推动零售业创新提升,着力培育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,积极创建国际化消费环境,努力构建多层次消费中心城市矩阵,加速消费载体转型升级,加快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,进一步增加优质消费供给,有效释放多元化、差异化消费潜力。
专家解读
向新向智,打造更多元消费场景
“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,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近年来保持高位。”商务部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任兴洲认为,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,要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、稳定就业、稳预期、增强公共服务供给等,这些是夯实消费能力的基础。同时,也要通过优化商品服务供给、加强质量安全监管、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,进一步提升消费意愿与体验。
当前,经济运行面临供给局部过剩与消费相对不足挑战。任兴洲认为,从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来看,今后将更强调供需相互牵引,推动实现供给和需求更高水平动态适配。商贸流通业作为连接供给与需求的关键枢纽,需发挥“反弹琵琶”作用,引导制造业优化供给结构,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。
培育十亿级商圈数量超过50个、打造79条省级特色商业街、每年超200家品牌首店落户安徽……近年来,我省商贸流通体系日益完善。任兴洲认为,面向“十五五”,安徽在商贸流通领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。
“首先要向新而行,即创新。”她说,“这包括产品创新、技术创新、文化创新以及融合创新。”比如,推动商业、旅游、文化、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,通过场景创新赋能商业跃升;引入赛事、文化等元素,打造显示度高、带动力强的消费新场景,激发消费潜力。
其次,向智而行,即数字化转型。任兴洲指出,如今,数字化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。在零售业中,如何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,结合人工智能(AI),深入渗透到从商业导购、采购到销售、售后服务的整个链条中,推动实体商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,这是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。
最后,向绿而行,强调的是绿色发展、环保和循环经济。她建议,通过完善绿色消费激励机制,加大绿色产品服务供给,推动商业节能降耗,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与二手商品流通体系,引导绿色生活方式,打造绿色商贸流通业。
此外,任兴洲还强调,当前商业不再局限于销售商品,更多的是在经营服务。面向“十五五”,如何进一步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圈?如何为老年人、儿童等提供更优质的服务?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。
“在另一个领域——安徽省的县域经济也增长迅速。接下来要如何推动零售业进一步下沉,深入到县域和广阔的农村地区?其中蕴藏着安徽省零售业发展的巨大空间。”任兴洲说。彭园园
|
稿件来源: 安徽日报
|
编辑: 王章志
|







